• 訂閱RSS Feed

父母有教無類 孩子因材施教

4月 27, 2015   //   by xjxx   //   特色教育  //  0 評論

  教育一直就被我們說,但是真正做到教育方面的又有哪些人呢?在現在時期青少年教育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呢?我們來看下面的這篇文章你或許就能明白了。

  引言

  教育、婚姻、職業是人生三大問題,而這三大問題都根基于家庭教育。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達到60%~80%,而孩子的成長對家庭幸福的影響占100%,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已成為世界性課題。據一項調查顯示,80%的孩子存在如不感恩、不負責、心智障礙、焦慮強迫、逃課厭學、考試壓力、親子沖突、網絡成癮、自閉自虐、啃老厭世、甚至自殺犯罪等問題,而這只是家庭教育深層問題的小小一角,因為本身就問題多多的80后正在成為父親母親,導致孩子能順利成長的家庭不超過5%,就是博士、教授、官員、藝術家、企業家,對家庭教育也一樣感到力不從心。這已經成為巨大的社會問題,實際上家庭與教育所帶來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。

  精神疾病總負擔

  國家賬本顯示,2010年中國疾病總負擔4.8萬億元,其中直接醫療費用支出2萬億元,間接費用2.8萬億元(對勞動力損失以及護理費用等的推算),2010年GDP是39.8萬億元,疾病消耗掉10%的GDP!從2003年到2010年,雖然GDP從13.6萬億元增加到39.8萬億元,增加1.93倍,而疾病總負擔增加了1.97倍,疾病負擔增長超過了GDP的增長。而在疾病總負擔排名榜中精神疾病的負擔居首位,達1萬億,超過了心腦血管、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,占中國疾病總負擔的1/5,衛生部預測2020年將上升到1/4。

  在每年約1030萬各種因素死亡人群中,因慢性大病死亡者超過80%,是發達國家的四至五倍。而慢性病其實就是生活方式疾病,都與社會、心理直接相關,也就是與教育直接相關。一個國家的健康問題決不止是衛生部的問題,也是教育部的問題。因為疾病已經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變成公認的生物-心理-社會醫學模式,而心理與社會因素說到底就是家庭因素,就是家庭教育和國家管理制度。

  據世衛組織,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過早死亡和三分之一的成人疾病總負擔,與青少年時期出現的健康或心理行為有關,而孩子問題都是家庭問題的反映,這實際上就是明確指出與家庭教育巨大相關。目前我國有心理問題的人約2億,二十一世紀將是心理障礙的世紀!不得不明白地告訴大家,孩子有多少痛苦,家庭與社會就將有多少苦難!

  青少年犯罪

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只有8.4%的小學生、11%的初中生和4.3%的高中生因“喜歡而讀書”,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小學生厭學,這個數字說明當今的學生只是在苦學狀態下完成了自己的學業!也說明有多少人將面臨心理問題,甚至生命夭折。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調查結果:中學生有自殺意念者占被調查總數的17.6%;大學生有自殺意念的占21.43%,自殺在15-34歲青少年人口中占第一位死因,從小學生到博士都有,中國每年自殺人數在28萬,平均每2分鐘自殺一例成功,為“高自殺率國家”。

  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%以上,其中十四、五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%,這個數字讓人觸目驚心,犯罪是非常復雜的社會、經濟問題,也是家庭與教育問題,一個犯罪的家庭因素占多少呢?30%?60%?不好說,但可以說青少年犯罪主要是家庭與教育問題,如此龐大的青少年犯罪導致的經濟損失是多少呢?

  啃老族

  一切惡劣品德都從好逸惡勞開始,而好逸惡勞無不從家庭中得來!中國有65%以上的家庭存在“老養小”現象,30%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,與日俱增的“啃老族”或成為未來家庭“第一殺手”。全國政協委員景天魁的《關于激勵啃老族自立自強的提案》不知有多大價值,先問問父母舍得嗎,中國早就演變成唯一不需要兒童勞動的民族了,就算按委員們提議對他們進行免費培訓,他們的問題就解決了嗎?他們會去工作嗎?他們壓根就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,壓根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,也更壓根就不需要做什么,“啃老族”更多的是人格問題,是心理夭折的人。中國正面臨著第二次人口問題,那就是人口質量問題,對這個進行翻新,難啦!

  “啃老族”帶來的經濟損失又是多少呢?

  精英移民

  一家咨詢公司調查顯示,在2萬名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富人中,27%的人已經移民,另有47%的人正在考慮移民,而在富人移民的原因中,58%竟是為子女教育!加上一直長盛不衰的精英移民,多少國家財富正在大量外流!

  家庭不僅僅是學校,它還是生產基地,為國家生產最最重要的產品、最最重要的財富——公民,但我們的家庭生產了多少不合格產品,又消耗了多少國家財富啊!不得不承認,我們的教育已經成為家庭的負擔,成為國家發展的負能量!我們無法逃避教育失敗的責任!

  現實讓每一個國人心情沉重,讓每一位父母心里擔憂,我們該怎么辦?

  對《國家教育發展綱要》的意見

  國家也一直在解決這個問題,甚至花大精力出臺了《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》,萬人振奮、萬人期待!

  振奮是因為綱要確實讓我們看到了“綱”——堅持以人為本、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;也看到了“要”——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、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。單這兩句話就已經找到多年來教育弊病的癥結,下面的一切都是圍繞這個癥結而下藥,而且是用十年時間甚至是中長期的一個系統醫治,我相信中國的教育大有希望,民族幸甚!

  但是,綱要的藥劑配伍非常齊備,但是某些藥的份量不足,而且是非常不足,嚴重影響了整個處方的效果與價值。

  既然綱是堅持以人為本,那么什么是人本教育、人本教育的重點是培養什么、人本教育的主要教育者是誰、通過什么途徑就應該有清晰的表述。綱要里對素質的定義論述為三條“堅持德育為先”“堅持能力為重”“堅持全面發展”,這與人本教育是相合的,人本教育的重點不在知識、智力,而在人性、道德、自信、意志力、創造性等與學位無關的教育,一句話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教育??上ЬV要沒有指出人格培養,整個綱要也只唯一出現一次人格這個詞——“教師要有人格魅力”。要知道現在所出現的各類學生問題、啃老問題、成人社會適應問題都是人格上有問題,創造性也不是一種技巧,而是一種自小就慢慢塑成的人格,我們過去所培養的是一種適應性人格,又指望他做創造性的事,怎么可能呢?

  戰略是以人為本,但人本教育的核心都被輕描淡寫而過。人本教育的根本途徑是家庭,綱要中也提到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,但是要樹立什么樣的正確教育觀念?從哪里獲得正確的教育方法?誰教給他們這些?家長想系統學習,學校在哪?家長想咨詢,可以求助的人在哪?家長想解決問題,機構在哪?不知道何以行道啊!

  “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,教好每一個學生”,光靠學校的老師或許能辦好每一所學校,但能不能保證教好每一人學生?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到底哪個更重要?要知道當下我們的家庭教育要比學校教育無知、畸形得多,老師辛辛苦苦教上5天,一個周末2天全給你顛覆了,導致現在教育是5+2=0。學校教育的詬病是有知者作無理事――制度原因,而家庭中無知的父母怎么可能作出有理事呢?

  整個大綱沒有倡導一個或給廣大人民留下一個清晰的理念,沒有提供改變人們觀念的東西,沒有提供可以融進血液的東西,結果成了只是教育制度上的小修正,而不是教育與文化上的大改革。中長期綱要應該是民族發展的大方向,但卻讓人感覺到家庭教育并不是國家教育發展的大方向,這部大綱不過是學校教育大綱而不是國家教育大綱!

  這是多么遺憾,綱要一開始提出核心而最終又偏離了核心,一句“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”又回到了過去,全國上上下下繼續把目光瞄向一個地方:要把孩子教育好。這讓人非常擔憂,孩子一出生就有問題嗎?為什么不是“面向教育者”呢?為什么不把目光瞄向我們自己,把父母教育好?你見過一個農民田沒種好時對著莊稼大罵嗎?他總是在自身找原因,季節對不對,施肥對不對,澆水對不對,噴藥對不對,最后才是種子呀!現在農民都要接受培訓,開車也必須培訓拿照,做父母這么復雜這么重要的事,為什么不需要培訓呢?

  父母有教無類 孩子因材施教

  不管新聞報道或身邊的孩子跳樓幾多,血淋淋的事實都無法喚醒人們對教育的盲目,總認為那是別人家的孩子,這是為什么?是家長不渴望科學的家庭教育嗎?當然不是,那是什么讓家長要在孩子身上執著冒險呢?我只能說,沒有盼頭,對教育體制的沒有盼頭!那么是不是廢除了應試教育,教育上的惡劣就消除了呢?不,即使學校一題家庭作業也不布置,我看家長也不會放過可憐的孩子!那又是為什么?我只能說,沒有盼頭,對自身命運的沒有盼頭,對精神歸宿的沒有盼頭,他們壓根就缺乏可以恪守的某種永恒不變的神圣價值,缺乏能夠支撐孩子一生的哲學理念!家庭教育的痛苦反映著整個國民的普遍性焦慮,這不僅是一個體制的問題,而是整個國民教育的方向與根基問題!

  于是,各種補習班成為家長的救命稻草,這對國民教育是多大的諷刺,又是何等的悲哀呀!“努力找病、除惡務盡” 的治病模式帶來的結果是,藥物換代越來越快,疾病治療越治越多。在教育上也一樣,必須放棄如何解決那一大堆問題的想法,從關注問題到關注成長上來,“預防疾病”的健康模式才是解決問題終極之道。國家健康教育中心啟動了“促進職業人群精神健康項目”,可是國家為什么不啟動比這更重要得多的父母培訓項目?和諧了家庭也就和諧了社會呀!

  上海一婦聯機構的“母親素質調查”顯示:認為母親缺乏魅力、語言粗俗、思想平庸的占31.5%;認為母親要加強學習、提高自身修養的占75.8%;希望母親改變教育方式,和他們多交朋友的占80.2%;要求母親尊重個人愛好,給予獨立成長空間的占80.2%;而僅有3.7%的學生能接受母親現行的教育方式。

  當我們把自己置于高高在上的教育者位置時,數據告訴我們有多少是合格的!實際上無數人已經在呼吁“教育要從父母抓起”,我要說“父母自身的教育要比孩子的教育重要一萬倍!”因為傷害人的不是家庭而是家庭教育!如果國家倡導父母教育的話,那對廣大父母是多大的推動,綱要里若有明確規劃,就一定能把父母教育的理念植入國民,讓他們掌握教育規律才是最最強大的國民教育!

  孔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“有教無類”“因材施教”,可直到今天,還是沒有實現這個目標。今天我要說,“父母有教無類 孩子因材施教”。家庭是第一所學校,父母是第一任老師,真正重要的教育改革就是對這所“學?!?,真正重要的繼續教育就是對這些“老師”!

  培訓的錢從哪里來呢?

  一位家長打電話給我們問父母培訓班費用,“什么?這么貴?都可以買一平米房子了!”這就是口口聲聲“一切為了孩子”“為了孩子的一切”的父母!買94平方與95平方真的有什么區別嗎?花15萬裝修與20萬裝修又有什么區別嗎?即便是2000元,花在墻上可以,花在自己大腦里絕對不行!

  既然不行,我們就想別的辦法,可不可以免費,可不可以國家承擔呢?有一個省拿出二十幾個億興修水利,如果從中拿出一個億來推行父母培訓那是何等的千秋功德啊!

  其實,父母培訓真的會增加國家負擔嗎?如果官員們也這樣想的話,我們的國家就徹底沒希望了,教育是回報最大的投資,是終身回報的投資,是回報幾代的投資,是回報在一切方面的投資,怎么變成消費了?!就是直接從金錢上也不會增加支出,算算精神疾病總負擔、青少年夭折、犯罪、啃老、精英移民的錢吧!家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,它是一個國家的平臺,國家未來的一切都要在這個平臺上運作,是百年根基啊!

  我呼號國家從根本上考慮,從百年大計上考慮立即辦家長學校!但是,單單學校教育就已經讓教育部力不從心,所以父母完全沒有必要等待國家來培訓,我們完全可以先行動起來,自己來學習,自己走出家庭教育的迷宮!請相信,家庭教育的成功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失敗,而學校教育再好卻不能彌補家庭教育的失敗!

  父母教育,有教無類,不管是準備當父母的、已經當父母的、甚至是祖父母都可以接受培訓,100個家長直接受益人就是100個孩子、100對夫妻、100個原生家庭,而一個原生家庭至少可以又影響2個家庭,實際受益至少在300~500個甚至更多家庭,還要乘以三代,功莫大矣!

  必須進行人本教育

  終身學習時代,首先要學習的就是家庭教育。父母接受家庭教育培訓,又培訓什么呢?無它,直奔主題就對了:什么是人?人的核心是什么?以人為本是以人的什么為本?教育上又如何操作?

  我們天天講教育,教育是什么?教育是金錢?教育是時間?教育是愛心?NO!教育是規律——人一生成長的規律和人一生奔波的規律,以及由這些規律所淘煉出的真金——核心價值!

  從表面上看,大部分父母對家庭教育的三大問題一無所知:一是對中國教育危機的現狀與根源一無所知;二是對兒童青少年心理成長規律一無所知;三是對家庭命運的復制一無所知。其實,中國教育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,即對教育到底要教什么的核心價值問題不清!勞動、運動、快樂、創造、自我實現、博愛、信仰等以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為核心價值的人本主義價值體系,這些支撐我們一生的東西根本不在支撐我們,甚至與我們的教育——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毫無關系!父母心里沒有支撐,能不抱怨,能不惶恐,能不到處抓稻草嗎?孩子們能不成立“父母皆禍害”小組嗎?

  真相改變世界,我們的教育能不能提供真相呢?比如,生與死之間的一堆又一堆問題是不可能完全靠科學來解決的,可是我們的教育里卻沒有信仰問題,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中國人敬畏,西方的孩子既學習科學又學習上帝,他們一樣成長得很好,從心理學來說一流的頭腦不是能夠在一條路上堅定前行,而是在面臨兩條相互矛盾的道路時仍能作正確的抉擇,這就是辯證邏輯思維,是思維的最高形式啊!

  核心價值觀的錯誤導致人的錯誤,而核心價值觀的缺乏表明我們文化基因的缺陷。 一流的家庭教育不是個別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,一流的家庭教育是絕大部分父母都能在家庭教育上獲得成功,是絕大部分父母都能按照教育的規律去教養孩童,是父母心里都有一種教育共識——我希望這共識是人本主義,并讓這共識成為國家最堅固的文化基因——到目前為止,我沒看到有任何共識,除了分數,除了權勢!

  我們目前的教育重視的不是人而是教育技術,我們的教育離不開書本,離不開教材,離不開考試,離不開文憑,是地地道道以身外之物為本的教育,這種物本教育的土壤,如何長出人來呢?錢學森臨死時問總理“為什么我們國家再也培養不出大師?”日本已有18位諾貝爾獎獲得者,我們的第一位是何時呢?

  孩子不是一個國家需要教育的重點,教育孩子的人——所有父母和老師才是國家要教育的重點,教育就是科學規律在我們身上的演進,就是人性在我們身上的傳承,如果教育者沒有什么東西值得孩子繼承,別指望孩子優秀,如果整個國民教育都既不科學又不人性,別指望國家有未來,若既科學又人性,那就是人本!

  21世紀已經走過10年,人們越來越感到浮躁,越來越壓力大,我們的下一代比我們更加困難重重,也比我們更加膚淺,靈魂更加飄蕩無依!我們再也不能等了,我們必須毫不遲疑地把人放到第一位的位置上來!

  我們目前的現狀是丟棄了儒家傳統,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我們又沒學會,西方三百年文藝復興所帶來的人本主義思想也沒有吃進,所以我們彷徨。有人把《三字經》《弟子規》搬出來我不反對,但一定要明白它仍然只是規范,而不是核心價值。七部委也聯合頒發了《全國家庭教育指導大綱》,這個非常好,但著眼點似乎還不是教育者本身!我的觀念,學習西方仍然是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,未來的幾百年是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真正交融的年代,我們更要主動深入地吸收西方文化精髓,而不僅僅是他們的科技。只有這樣才能慢慢改變民族深層次的價值觀,才能真正豐富傳統文化基因,而父母培訓正是促進這種轉變的基因革命!

  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,一流的家庭教育才有一流的國家!

評論已關閉.

2021亚洲va在线va国产